道德经 > 研究
+

老子出关,并没有写五千言

作者:丰铭    来源:老子论坛

修正一个被误传至今的事:当年老子出关,并没有亲手著写五千言。


历史上相近时代的几大经典,佛经、圣经、论语、古兰经等等,都不是“圣人”们亲手执笔立著的。


《老子》的成书,类似于《论语》,是老子答疑问道者的语录编辑。其中主要的问道者,确是关令尹。


再有一点,解《老子》不理解第一章,就不会契合。当然,这并不会影响人们解《老子》时各取所需。重复一遍,我是说不理解第一章,就不会契合老子。


附《老子》第一章断句: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异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81章的语录格式,字里行间都在说明啊。


另外,历史上相近时代的几大经典,佛经、圣经、论语、古兰经等等,都不是“圣人”们亲手执笔立著的。那么大岁数了的老子却因急于出关而被一个关令所迫强为之书,趴在桌子上刻竹简,也太掉价了吧。


同志们,那个关令尹也是位有道之士啊。关令尹请教心中的困惑,象屈原《天问》那样,不过他问的是老子,并且有了答案。
关令尹之编撰《老子》,在字里行间透出他作为有道之士的风范,全书的编撰没有他自己一丝的沽名钓玉,更没有充满“子曰”的《论语》那样满是功利色彩。


关令尹之与老子,是两位道者间的交流,没有仰首的崇拜。这种道家独有的自然气息,流畅于整部《老子》。


    老子读什么书?用什么研究材料?用什么研究方法?老子死后概无人知。


    上古的书,留下一部《易经》,惟有一部《易经》。老子读过吗?


    今天研究《易经》的人,都影影约约觉得《道德经》与《易经》讲同样的道理,但明显处只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几句,其他又不能完全对得上号。


     我可以在这里告诉研究《易经》的人,也告诉研究《道德经》的人,《道德经》完全讲的是《易经》,是《易经》中的内容,是《易经》中的方法,是内容和方法的一部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为万物之始等,是方法部分;内容部分只需对照《易经》临、损、节、中孚、归妹、睽、兑、履以及萃、咸、困、大过、随、革、快15个卦。


    老子是研究《易经》的人,老子是懂得《易经》的人。


    孔子研究《易》很有成就。圣人述而不作,《易经》中《易传》部分却是孔子所作,表达了孔子对《易经》的认知与体悟,足以代表孔子的思想哲学文化成就与贡献,其体悟与认知渊博宏大,深刻精微。


    但是,孔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老子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周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商代没有留下演易方法。中国人很早就有了知识封闭或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留下演易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单就好的方面讲,可以使演易者必须自己去找出方法,必须自己去亲手演易,否则终不知《易经》的宏博深奥与细微缜密。


   可悲的是自孔子死后2000年间中国没有演易人。


什么叫演易?从形式上讲,一个人有了《易经》基础知识之后,要自己动手推演宇宙的诞生、形成、现状及结局;要自己动手推演时空的诞生、形成、性质及关系;要自己动手推演人类诞生、进化过程及结局。也就这几项,但一项也不能少。这里强调自己动手,不许由人代替,就是要强调个人亲身经历与体悟,就要像亲身经历宇宙诞生与形成并走到宇宙终结之处;就要像亲身经历时空成型并试着推开时空之门;就要像亲身经历人的诞生,你从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前走到今日;就要像亲身经历多少次人类文明盛衰,因何兴盛,因何衰败,能够知道根本;就要像身同万物,知天地长短,日月明暗,能够反璞归真,又能够走出物外。


    亲手演易,才能够真正知道《易经》;才能够知“道”;才能够知道道有体有用,何为体何为用,才能够知道体用合一;才能够说出上古历代圣人在《易经》中未说出的,已说出的,说出未传下的《易经》的知识与作用。


    才能够体悟圣人心路历程。才能够养成圣人胸襟。


    怎样演易,天赋者由体至用,人力者由用入体。
转载申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子LaoZi.Net
阅读:18007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LaoZi.Net © 2002 说道  豫ICP备1800963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