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 注解
+

《老子》二十至二十六章

作者:程思子    来源:老子论坛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1、唯与阿,善与恶,美与丑是对立的,他们的内涵相差很远。然而,他们之间的距离又很近,仅一念之隔。
   2、善于用“反”是很高名的处世哲学。
隋炀帝杨广继位前,克己奉公,骗取了太子之位,继而拥有国器。随之而后则是声色犬马,荒淫无度,终失社稷。这是错用了这一理论。
曾文正功高盖主,为保全身家,(表面上)寄情田园,主动削弱湘军,向人示弱,最终显贵终生。
这就是“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自以为聪明睿智,其实是“昏昏”。智者的“我独昏昏”恰恰是俗人难以看穿的智慧。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1、“道”是不言之状。这一点和佛家的“真如”相同。
不可说,一说便错。
  2、有人问赵州禅师:“如何是佛祖西来意?”
赵州以一句千古绝句回答:“吃茶去!”其实赵州不如一默。
——————————————————————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有时委曲是为了求全。
  唐太宗常用此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儒家还有一句: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之。
当领导的、当教师的应该认真体会此句。毛泽东根据此话说了一句:实事求是。但是,在现实中“实事求是”的不多,“三人成虎”的倒不少。
 “曲则全”一例
   汉初,匈奴单于冒顿统治时期非常强大。汉击匈奴,结果兵败平城。此后,匈奴屡次侵犯汉边。为了缓解关系,汉朝采用大臣刘敬(娄敬)的“和亲”政策,从此,汉家公主(绝大部分是名义公主)远嫁匈奴及西域诸国。然而,匈奴依旧犯边,“和亲”并未实质性的解决问题。前192年,冒顿忘乎所以,甚至要求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铁娘子吕雉(吕后)结婚,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说,我冒顿要娶你吕后,因为我强大。这封信不仅是炫耀,更是侮辱。吕后看后大怒,要向匈奴发兵,当时有人提醒她平城之难,她便很快平静下来,回信一封,语意恭谦(这就是吕后的过人之处)。信中写到:“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意思是说,我不足以侍奉您,但是,你也不要过大,不要侵犯我国。
冒顿作罢。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1、天地尚无常,何况人?
   2、万物有动有静,一动一静,天地之道,动有阳,静有阴。
   3、万物非动非静。我观河水,河水流,谓之动。河水观河水,不动,谓之静。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1、同二十二章述
   2、不认识事物的本性,是“无明“;对事物本性的根本无知,是”无明“。无明生贪恋,有贪恋就会为情所困,随生痛苦。
杀手无情
做为人其实都是有感情的。或对此无情而对彼有情,或对彼无情而对此有情。有情的对象不同而已。俗人有情却常被情困,无法摆脱。其原因是执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由此产生痛苦。“烦恼即菩提”,它是俗人通向智慧的必经之路。
杀手也是人,也有此劫。此劫过后,才能无情。当然,杀手依旧有情,只是不为情所困。
涉及到灵魂,我们可以看到,俗人的灵魂是飘浮的,杀手的灵魂是平和的;俗人的灵魂是动的,杀手的灵魂是静的。用老子的话说:“致虚极,守静笃”。虚才能容,静才能安。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先天地生者是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
   先天地生者是“理”,而后有“气”。
《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解:当今社会的浮躁风气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轻根带来的必是浮名。我们打开电视,满眼都是名人,然而未必符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天空中斑斑点点地飘者雪花,三三两两的学生在雪地里戏嬉。我站在楼上观望者。突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种奇怪的想法:在这飞扬的雪花里我分明看到了人。人如雪花,在尘世间飘浮,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根----被周围的景物陶醉着,被自己的飞舞陶醉着,被美丽的雪花陶醉着,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虚幻里。人啊,如此具有创造性,又如此的可怜!
  其实,雪花不是你的根,你的根只是水。当你飘落在大地上,当你被阳光照射着,你终会发现,你只是水。
  人生的认识比这要复杂的多。

转载申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子LaoZi.Net
阅读:12131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LaoZi.Net © 2002 说道  豫ICP备1800963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