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 老子研究
+

世界各行业人士论老子与《道德经》(9)

作者:大道行天下    来源:老子论坛


★638、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谈到《老子》
“文章安雅,语约而有馀于意,其味黯然而长”。
——摘自孔键名誉主编,巨天中、李放主编的《老子智慧今说》

★639、老子的无上智慧,本自于他无边的慈悲之心。他没有把目光局限在自己周围的尺寸之地,而是延伸到了他的同类身上,尤其延伸到了那些受苦受难的同类身上。
——曹勇宏《老子冷笑着的智慧》

★640、《老子》的作者,不但在思想上是一个先行一步的伟人,在语言应用上也是一个顶尖高手。读《老子》,不但可以使我们的智力得到锻炼,还可以使我们得到汉语语言上的顶级享受。
——曹勇宏《老子冷笑着的智慧》

★641、尽我所知,老子是以浑浑噩噩藏拙蹈晦为人生战争利器的唯一学理,而此学理的本身,实为人类最高智慧之珍果。
——林语堂

★642、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按受外界事物的人更能吸引。代表这两种典型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聃。
——林语堂

★643、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很少人将中国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因此我认为“详释老子”这桩有意义的工作,借庄子的说明,比经由近代作家之手,更易受到人们的重视。
——林语堂

★644、儒道两家的差别,在西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官帽,却又走向公开激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
——林语堂

★645、西方读者咸认为,孔子属“仁”的典型人物,道家圣者——老子——则是“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者。
——林语堂

★646、有人认为,要了解老子,最好去研读早期道家学者——韩非和淮南子的翻译,因为,他们距离老子的时代非常近。
——林语堂

★647、韩非在后篇描述的功用论(人类生活及政治的实际运用)时,比前篇的哲学原理花费的工夫更多,所以内容也比较详尽。
——林语堂

★648、当代湖南奇人侯希贵有“特级超人”、“江南第一仙”等称誉。他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与老子《道德经》的缘份却大得很,侯希贵刚出生,父亲就抱着他向私熟先生求取一个名字,先生从《道德经》里的“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末后两字为其赐名……后来更加神奇的是侯希贵得到道家天地自然功一位隐世修炼坤道(男性为乾,女性为坤)的点化,修炼出了名扬世界的诸多特异功能。
党和国家领人王震、余秋里、朱镕基、李岚清都曾接见勉励过侯希贵;李嘉诚、周润发、何厚演示以及海内外各界名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侯希贵用为人沼病、功能淙等多种方法筹集了上亿元人民币捐献给社会,侯希贵也曾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贡献突出者之一。
——《人民画报》、《中国有个侯神仙》两书

★649、我们之所以可以提出“道家式责任感”的说法,是因为在《老子》原文中渗透着对人类社会之秩序、状态的忧虑,体现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在这忧虑和关切背后,不能不说《老子》的作者有一种对人类、对社会、对人类社会秩序的主动关心,这种关注和隐忧之情就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如果我们全面地深入地阅读理解《老子》原文,就不难体会到《老子》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责任感。
老子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于圣人对万物之生存状态的关心与呵护之中。
——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

★650、帛书本的“无心”比通行本的“无常心”更彻底,是忘我和无我的境界,这样的圣人是完全以百姓自身之生存、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治理者。
——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

★651、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
       青牛驾车载老翁,藏行匿迹混元气。
——《道教故事》唐那碧著

★652、老子在后人的心目中永远趣话不完。单就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而论也有几种排序:张天师(张道陵)尊老子为最高尊神;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却认为老子该排在大天神中的第四等级;到了唐代中期,老子又就成了道教最高三大尊神(即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有趣的是人间的帝王还封老子为皇帝,如唐玄宗时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时,又加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然而,《西游记》里的老子(即太上老君)更是被贬得丑态无能;在山东泰山的玉皇殿内,老子只是站在玉皇边上的一个大臣……
——周双六(一个祝愿众生立即超越上帝的打工仔)

★653、无为而为,为为无非真为;
自然而然,然然自得天然。
——陆锦川·道家太极门传人

★654、五千道德本无言,绝学归真法奥玄。
不競而为莫若水,功成肥遁自天然。
——佚名

★655、大道昌明,全球受福;
至德开发,万国弥兵。
                   ——民国时期山东的神童 江希张,撰著名联江神童十三岁时著成了名扬天下的五千文解说。

★656、刘勰作《灭惑论》将道家分为“三品”,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术神仙,下袭张陵。

★657、道安作《二教论》认为道家内部,道(第老庄之冰)优,仙劣,鬼道属最下等。

★658、道家之教,妙在精思得一,而无而入圣。
——刘勰《灭惑论》

★659、老、庄之书,大指欲同生死,轻去就。
——司马光

★660、道家之旨其在老氏二经,敷玄之妙,备乎庄生七章。
——明·僧绍

★661、老庄诸书为道教哲学之精义所在。
——蒙文通

★662、洪修平提出:道教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从根本上说都是以老子道家“效法自然”的人生哲学为根本依持的,道教理论的基点始终没有离开过老子道家,两者在追求人生超越境界等许多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道教之所以选中老子作为教主,有其内在的理论的必然性。当然,老子道家的玄思和超越精神等能为道教的宗教性发挥提供广阔的余地和丰厚的资源,这也是历代道教始终依重道家理论的重要原因。
——欧阳镇《道家与道教的关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63、道教无论从其产生时期,还是进入成熟时期,始终在吸收、发挥和神化着老庄思想,道教与老庄存在着从内容到形式的关系。
——徐小跃《老庄思想是道教的理论》

★664、道教大德和道家经典,对《道德经》的道化思想和顺生天地万物的过程,都有精辟的演绎和描述。五代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谭峭(字景升,南唐时福建泉州人)在其《化书》中就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
——林其炎

★665、作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其社会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反对压迫、反对战争,提倡社会公平;要构建的理想社会就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居乐业、自适其乐、恬静和美的和谐社会。
——林其炎《中国道教与和谐世界》

★666、《道德经》主张通过“七反”“三无”实现“玄同”“世界”。所谓“七反”就是:反战争、反压迫、反重税、反干涉、反奢侈、反贫富不均、反少数人霸占社会财富;所谓“三无”就是:无欲、无为、无事。
——林其炎

★667、中国在第一个千禧年的救赎论,是以道教的关注焦点“遵五千之训,安亿兆之民”为主要内涵,是倾向于文化的、人文的。
——林其炎《中国道教与和谐世界》

★668、任继愈先生指出:道家、道教长期混同使用,这就造成某种混乱,使一般人误认为道教与道家是一回事,韩愈反佛老,“老”是太上老君还是老子?他没讲清楚。朱熹驳斥的道教更多的情况下指的是老庄。
——欧阳镇

★669、《礼记·曾子问》记载了孔子四次向老子请教的事。
第一次是孔子17岁在鲁国的巷党,为公元前535年即鲁昭公7年。
第二次是春秋昭公24年(前518年),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第三次是周敬王22年(前498年),在一个叫沛的地方。
第四次是在河南鹿邑县。

★670、《老子》五千言不是一部哲学专著,但在分散的格言式、语录式、诗歌式的记载中却可以看到一个虽非严密,却大体融贯的思想体系。
——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

★671、老子思考关切的重点不在于战争的指挥者、胜利者之主体性地位,而是对冲锋陷阵的将士之生命的惋惜;不在于歌颂胜利者的功绩,不在于彰显、宣示自己一方的伟大,而在于哀悯众多生命的不幸和人类社会的破裂。
——刘笑敢

★672、玄德的实质就是摒弃或超脱于任何世俗的自我的要求,没有占有、主宰、居功等等的欲望,只求对百姓万民有利,不求百姓万民对自己的服从与认可。玄德体现宇宙根本之道基本精神的忘我、无我之德。
——刘笑敢

★673、笔者曾经提出,老子之无为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概念,而是代表许多否定式说法的“概念族”,包括不争、不言、不美、不为、不武、不怒、不尚贤、无心、无知、无欲、无身、无事、勿强、勿伐等等数十种否定式表述。这些否定式表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简单或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之否定,即向更高层面发展、达到新的肯定的否定。比如,圣人“弗能为”是对一般王侯的直接控制式的“为”的否定,但老子的思想并非到此为止,而是蕴涵着丰富的内在意义,指向更高的目标和境界。
——刘笑敢《道家式责任感简说》



阅读:526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LaoZi.Net © 2002 说道  豫ICP备1800963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