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教圣地
+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作者:七台八景    来源:旅游研究期刊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


编者按: “道教祖庭”,是指道教宗派祖师出生、常住、弘道或归葬的宫观,是出家道众的修行、生活场所,也是道教信众的精神家园。道教在中国二千年的传承中衍生出众多宗派,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祖庭,但因多种原因绝大多数凋敝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所谓道教“第一祖庭”,指的是宗主级的“祖庭”。

目前在全国道教宫观中,被冠以“道教祖庭”的地方有多处。但从历史传承和约定成俗来说,被普遍公认的有6处,即:全真道的西安重阳宫、山西永乐宫、北京白云观;正一道的龙虎山、茅山和阁皂山。

但是,无论传统认知的,还是近来新认定的,都不是宗主级的祖庭。无论王重阳、张道陵、茅氏三兄弟,还是葛玄、萧抱珍、张伯端,他们只是道教各派系的祖师,其创派或弘道初始地亦应是宗派之祖庭。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2

(世界佛教祖庭:鹿野苑


而佛教是有的。世界佛教宗主祖庭是古印度的鹿野苑,此为释迦牟尼觉悟成佛后,第一次讲经说法、初转法轮的地方。中国(汉传)佛教的宗主祖庭是洛阳白马寺,其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第一祖庭"和"释源"之称。至此以后产生的禅宗、净宗等八大祖庭只是佛教的宗派祖庭。


按理,道教在中国二千年的传承中虽宗派林立,也应有一个宗主级的祖庭,但奇怪的是很少有人谈到。

或许有人认为(应该是多数),东汉张道陵创立系统的道教组织,其创教的鹤鸣山,或得道的龙虎山应是道教的宗主祖庭。但事实上,在张道陵建立“五斗米”道之前的一二百年间,早已有众多松散的不同派别的道教社团,而张道陵只是将自己的社团组织化、统一化、职业化罢了,所以龙虎山和鹤鸣山并不能称为宗主祖庭。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3

正一道祖庭之一:龙虎山天师府


那么,这个宗主祖庭,也可以说是世界道教“第一祖庭”究竟有没有?有的话又在哪?

答案是肯定的,它就在河南省东部一个县城——鹿邑,进一步的说是在鹿邑的太清宫,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是鹿邑?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4

(世界道教宗主祖庭:鹿邑太清宫)


——因为鹿邑是教祖老子出生悟道弘道之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其建祠立庙的地方


1、2589年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春秋时鹿邑名为苦县,先属陈国,后陈为楚所灭,故又隶楚,厉乡曲仁里即现太清宫镇曲仁里居委会。公元前571年,老子就出生于该乡濑乡沟。

老子少时拜商容为师,舞象之年即因好学善思、聪慧博学而闻名乡野,在出仕洛阳之前,就已在县所东隅(今老君台)于乡民讲授知识心得。故在其出生地太清宫和讲学处老君台,留存的东汉、唐、宋、元等历代有关其圣迹遗址不可胜数,从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5

2、2000年前:“亳州真源太清宫,圣祖老君降生之宅也……其古迹自汉宣重修葺”[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亳州太清宫老君挫贼验》]。汉宣帝刘询在位于公元前91年至49年,按此推证二千年前太清宫已有祭祀老子的建筑,否则不会“重修葺”。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6


3、1876年前: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陵创教,尊老子为教主,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三国志·张鲁传》《汉天师世家》卷二]。其著写的《老子想尔注》,及其孙张鲁对社团的改革,为后期道教发展打

下了基础。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7


4、1853年前: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春正月,遣中长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壬子又“遣中长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第二年,“延熹九年(166)秋七月庚午,桓帝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后汉书》]

汉桓帝来鹿邑亲祠老子时为张陵创五斗米道兴起20多年后,由此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在朝谒时老子庙早已存在,左悺、管霸两次来鹿是为修葺或扩建,是为桓帝亲祠做前期准备工作,若为新建,绝无可能一年而就。二是说明亲祠应是循汉初尊崇黄老之风,同时也是受到了道教尊老祈福的影响。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8

(汉桓帝刘志)


5、1491年前:“适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此说明那时的老子庙,有古碑,有石阙,有殿堂,有井泉,已经初具规模。

郦道元逝于公元527年,《水经注》成书于前。若认为二千年前汉宣帝对祠老子“重修葺”是为道史不可信,或认为正史《后汉书》记载汉桓帝亲临鹿邑时并未明言当时已有祭祀建筑,那么郦道元的亲临考查足可信矣。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9



至此,鹿邑作为老子出生、悟道、弘道之地——被官方和道教尊为道家鼻祖、道教教主——为其立祠建庙首次以正史记载,呈现出一完整的时间链。

道教创建之初,无论张陵、茅氏兄弟抑或他人,其传教弘道的建筑场所载入正史的几无可考(如现龙虎山天师府规制是为鹿邑老子祠千年以后始建)。以上述时间链却证明了鹿邑太清宫至少在1400年前就已经有了祭祀建筑,从而清晰、有力的说明了鹿邑具有毋容置疑的祖庭宗主之位。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0

——因为太清宫是第一座正史记载并受国家保护的宫观,也是规模最大的官方道场

自汉始,在历代史籍记载中先后有八位皇帝亲自来鹿邑太清宫拜谒。特别是唐朝帝王,自尊老子为圣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后,以长安皇宫为样本多次对太清宫进行扩建,时占地八百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楼台殿阁六百余间,其气势宏伟壮观,建造精致华丽,金碧辉煌,“如帝者居”。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1


宋代皇帝好道,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率群臣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拨国库白银重建太清宫,使其规模远远超过唐代。时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等碑刻,至今保存完好。

至元朝,世祖忽必烈皇帝为保护太清宫,先后于中统元年、二年(1260-1261年)分别为鹿邑太清官颁旨立碑。明确规定在太清宫方圆四十里内的土地、树木及一切财产属太清宫所有,碑刻今存。当时规模尚十分可观,然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2(太清宫:元圣旨碑)

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调查,发现了从东汉至金、元时期历代皇帝祭祀老子的诸多遗迹。此次考古挖掘,与长子口商周大墓一并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载入史册,震惊海内外。

至此,自汉至唐、宋、元多位皇帝扩建保护,鹿邑成为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皇家保护、规模世间无二的超级庙观,从法理和形式上奠定了唯一宗主祖庭的无上地位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3

——因为鹿邑是大德高道修道隐居的仙源仙乡,也是全国道教宫观最密集的千年古城

鹿邑只所以被尊为宗主祖庭,不只因是道祖老子的诞生、悟道、传道之地,亦非只靠着二千多年一直被作为官方祀老场所的神圣光环,在道教传承弘扬上一直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道教影响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4太清宫太极殿.老子诞生处


道教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唐之魏征,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32岁时于太清宫出家修道,并在此著下《老子注要》。宋之陈传,隐居于太清宫侧隐阳山、苦心研修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元初,丘处机弟子张志素与郝大通弟子王志谨,奉海都太子之命,在亳州万户张柔的协助下重建毁于金末战火的太清宫。不久,王志谨物故,张志素独立承担重建工程。太清宫竣工后,朝廷特旨赐张志素“应缘扶教崇道大宗师”,命住持太清宫。张志素为随丘处机西行的“十八宗师”之一,教内威望极高,他在太清宫经营十余年,广收门众,太清宫道侣云集,玄教日兴。 [张方.《张三丰与明代全真道 》]

元中,张三丰“于吾河南开封府鹿邑太清宫出家”[《张三丰遗迹记》,师承邱处机弟子、太清宫主持张志素(号谷神子),至元末太清宫被毁后,开始四处游历,多年后终成一代宗师。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5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太清宫曾出了一名女主持,名奥敦妙善。据《道家金石略》记载: 妙善(1187-1275),身经金、元两世,始讳妙善,后更弘道,肃慎(女真族)人,祖父为金初镇国上将军。1204年,举家著道士服,邱处机敬其厉节不凡,举措刚毅,易之道名曰"希道"。1255年,被女道士薛守元、蒋守崇持疏请去主真源洞霄宫(太清宫后宫)修葺事,一生对太清宫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6

希道主持之石棺

道教庙庵宫观星罗棋布。自汉末以来,鹿邑携道祖故里之势,道教活动非常繁盛。据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道观三百余座。单在城郭内就有道教庙庵宫观达三十余座,如:

城北的邑厉坛、关帝庙、轩辕黄帝庙、天仙庵、火神庙、龙王庙;城东的有升仙台、明道宫、东岳庙、文昌宫、吕祖庙、三皇庙、八腊庙、白云庵;城西的精忠祠、文昌帝君庙、惠济堂、元帝庙、三官庙;城南的魁星楼、玉帝庙、天心观;城中心的城隍庙、二郎庙、白衣庵、关公祠、节孝祠、刘猛将军庙、仓神庙、纪公祠、轩公祠、闫公祠、乡贤祠、名宦祠、土地祠、马神祠、狱神祠。另外还有龙亭、桂香楼、文昌宫、社稷坛、先农坛、神祗坛等。

纵观古今,在一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内庙观林立遍布大街小巷,其道教繁盛之貌全国少见,古人谓之鹿邑为仙源仙乡毫不为过。

——因为鹿邑是被国家命名的"中国老子文化之乡",也是全球弘扬老子文化第一平台

2011年11月,鹿邑被全国文联命名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被河南省定为“中国传统文化实验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7

近年来,鹿邑以弘扬老子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国家级文化品牌优势,始终坚持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老子文化。先后承办了老子邮票首发式,举办了三十余届(次)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论坛),恢复举办了“老子生日拜典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系列活动”和老子庙会。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8

持续开展了老子文化大讲堂、《道德经》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老子文化书画作品展等活动,传承弘扬老子文化已成日常化。如今的鹿邑,人人争诵《道德经》,家家都有《道德经》,户户敬老子,诵读老子、研究老子、关心老子以及收藏等蔚然成风,老子文化深入人心。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19

鹿邑弘扬老子文化成效斐然,引起中央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在明道宫录制了曾仕强先生解读《道德经》;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拍摄了《鹿邑:老子不老》专题片;央视电影频道与中国社科院共同拍摄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更是详细介绍了唐朝皇帝亲临鹿邑祭拜老子,并将鹿邑太清宫立为太庙大加扩建的史实,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20

尾声:新时代前进中的鹿邑道教祖庭

近年来,鹿邑为加强对道教祖庭文物保护,先后投资7亿多元对太清宫、明道宫进行修复性建设,对这座道教唯一的宗主祖庭的保护和弘扬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无上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在海内外亿万信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1997年,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亲率海内外大德高道拜谒太清宫。2004年,鹿邑为加强对道教祖庭文物保护,先后投资7亿多元对明道宫、太清宫进行修复性建设。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21



2006年9月,聘请黄世真道长出任河南鹿邑"道教祖庭"太清宫住持。在此期间,黄道长先后十余次邀请英国、法国、香港、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道教团体、名人信众和国内外知名高道汇聚鹿邑祖庭开展文化交流,为鹿邑的宗教地位、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22

新华社2007年4月2日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法融,率全国著名的九十九位高功法师来到鹿邑太清宫, 以道教最高规格为老子故里祈福、纳祥。上午9时,由任法融会长亲笔为鹿邑老子故里题写的“道教祖庭”揭牌仪式开始,此仪式乃祭祀大典的重头戏,道教发源地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鹿邑

道教“第一祖庭”不是白云观,不是龙虎山,而是在河南这个县城! 图23



阅读:44414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COPYRIGHT LaoZi.Net © 2002 说道  豫ICP备18009634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